Skip to content

关于未来悲观情绪的讨论

今天闲逛论坛,看到一位用户 hnuu3 以 “I feel pess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 advice?” 为题,表达出了自己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引发了很多网友跟帖讨论。

hnuu3 在提问中表示,自己难以跟上世界的新节奏和发展,对人工智能虽有些许兴趣,但更担心其会带来长期的生存风险,导致人类失去自主性、推理能力、人性以及创造力,就像社交媒体对人们的注意力和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样。与之相似的观点,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与思考。

下面是他的原文:

I’m having a hard time moving with the new pace and developments in the world. 我很难跟上世界的新节奏和发展。

While AI is semi-interesting, I worry about the long term existential risks to humanity with respect to losing agency, reasoning ability, humanness and creativity - similar to what has happened to our attention and mental health with social media. 虽然人工智能有点意思,但我担心从长远来看,它会给人类带来生存风险,使我们失去自主性、推理能力、人性和创造力,这与社交媒体对我们注意力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类似。

I’m usually quite fiscally conservative, pro technology, start-ups but in this case, I’m worried I’ve reached my “event horizon” technically speaking, but I’m barely halfway into my career. 我通常在财政方面比较保守,支持技术、初创企业,但在这个问题上,我担心从技术层面来说,我已经达到了自己的 “事件视界”,而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过半。

I can see how AI can be influential I just can’t seem to get on the train technically — it just doesn’t interest me. It feels like it’s just slop ontop of slop. 我明白人工智能的影响力,但就是无法在技术层面上跟上它的步伐 —— 它就是提不起我的兴趣。感觉这就像是一堆垃圾上面又堆垃圾。

It's cool to ask Claude or Cursor to code something, but I feel less emotionally invested in the craft of coding. 让克劳德或光标去编写代码是很酷的事,但我对编程这门手艺的情感投入减少了。

Yet, it feels like we’re reaching this “sink or swim” moment, similar to what Tobi from Shopify put out in his blog. 然而,现在感觉我们正处于一个 “要么沉下去,要么游起来” 的关键时刻,就像 Shopify 的托比在他的博客中说的那样。

Any advice here? 对此有什么建议吗?

用户 mcdow 首先发声回应,他建议不要被那些制造轰动效应和贩卖末日论调的人左右,要走出虚拟世界,去体验真实的生活,多花时间与家人相处,别再浏览那些你不认识的人写的东西,因为网上很多人都在试图向你推销东西,包括恐惧。简单生活,享受当下,我们都会好好的。

HenryBemis 基本认同 mcdow 的观点,进一步强调要多去户外走走,减少手机使用,尤其要屏蔽新闻和社交软件的干扰,把时间更多地留给朋友和家人,享受自己的爱好。

橙色煎饼(orange_fritter)以一种幽默而发人深省的方式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用 “微流星可能随时砸在头上” 的比喻,指出尽管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郁郁寡欢。他建议大家减少 90% 以上的社交媒体使用,并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今天都无法过得快乐,那么即使明天一切都很完美,又凭什么认为自己会过得开心呢?他提倡 “一天一天地过”,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天,标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不断调整心态。我非常欣赏他这个反问式的观点。

pbohun 分享了自己对软件开发的看法,他喜欢编程带来的思维提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虽然不常使用人工智能,但会利用它来辅助学习,比如在学习复杂的 gnuplot 时,借助人工智能快速生成示例,从而更高效地掌握知识。他相信,尽管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软件开发中的一些部分,但编程语言作为一种信息密集、逻辑清晰的沟通方式,与自然语言有着本质区别,因此编程在未来仍将占据重要地位,就像音乐创作一直沿用乐谱而非自然语言一样。

-1 则分享了自己在尝试向 Linux 内核子系统贡献代码时的困境,他发现对子系统和硬件知识的缺乏才是主要障碍,而非编程语言本身。他提到有观点认为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等领域在未来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但重要性并不一定等同于就业机会的增加。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技术重要性不代表会这个技术的个人就同样具有重要性,这个人的重要性是由他能输出多少价值来决定的。

runjake 提醒大家,未来不会因我们的感受而改变,它会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的时代,没有意见、保留判断、顺其自然是可以接受的。人工智能可能会被用于对抗我们的利益,甚至被武器化,尽管存在人类生存风险,但人类也会努力避免。他没有简单地承诺一切都会好起来,而是承认将面临艰难挑战,但同时指出人工智能的 “精灵” 已经无法被收回瓶子。

speak_plainly 则从另一个角度带来慰藉,他说要为并非一切都能如愿以偿而感到庆幸,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没有被困在自己视野的局限中。未来只是想象,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宇宙并非在向我们关闭,而是在为我们打开尚未看见的新路径。

bentt 劝诫大家要专注于自我提升,如果对当下编程中人工智能的使用方式感到沮丧,不妨调整自己的方式,把人工智能当作学习的工具,让它完成那些琐碎的任务,让自己专注于更有趣的创造部分。他强调,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放弃自己的自主性,对未来抱有希望。

dlachausse 建议要更多地与外界 “断开连接”,丰富新闻来源。他觉得当自己花时间在户外散步、在后院的门廊上喝咖啡、读一本好书或进行一次好的锻炼时,感觉最棒。同时指出,我们大多数人花在屏幕前的时间太多了。他还强调要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对无法控制的事情释怀,认识到一切皆无常,从而找到安慰。

HenryBemis 又补充道,要停止 24/7/365 不停地看新闻,你无法改变 “约翰·史密斯” 首相 / 总统正在做的事情。要储蓄现金,每月固定投资一笔 “小” 额资金。当市场上涨时,很好;当市场下跌时,你会以更低的价格买入,从而降低平均收购成本。他还推荐阅读 “收购规则” 以及 “每日斯多葛派:366 篇关于智慧、毅力和生活艺术的沉思”,他认为这会让人变得更好。

pier25 则表达了对大型语言模型(LLMs)发展的不同看法。他认为 LLMs 似乎只在润色和迭代阶段带来了一些小的增量改进。未来可能会发生一些真正革命性的新事物,但这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比如,通用人工智能(AGI)可能比核聚变更难实现,而核聚变从他出生前就有 “30 年内实现” 的说法。他指出,过去几年对人工智能的狂热已经结束,尽管投资巨大(据说超过 1 万亿美元),但成果却不多。他并不认为 LLMs 能像宣传的那样带来突破性的癌症治疗等重大成果,但确实也有一些有用的应用。

UncleEntity 用亲身经历反驳了 LLMs 只能做小改进的观点。他回忆起自己曾经的一个 Java 项目,通过人工智能的帮助,在短短一两个小时里,把旧代码转换成 C 语言,进行了改进,添加了新功能,并将其打包成一个 GIMP 插件。而他自己很可能不会花几天时间去学习 GIMP 插件的开发。他觉得让人工智能处理那些算法代码,可以更高效。

pier25 反驳说,UncleEntity 所说的例子可能是 LLMs 最擅长的领域之一。他在语言相关领域之外,比如自动驾驶,提出了疑问,认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

toast0 以一种豁达的态度说,如果对方已经听说过 “你不需要担心,因为你绝对无法阻止它” 这样的行人过街录音,那就可以明白,对于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我们无需过于焦虑。他还说,对方既然在财务上比较保守,那就可以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尽管一直以来都有 “天要塌下来” 的说法,也许有一天真的会如此,但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信息采取合理的行动,并接受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信息出现,从而可能采取不同的行动,这就是生活。

muzani 从悲伤周期的角度给出建议,提醒人们要意识到自己处于悲伤周期的哪个阶段,并尽快摆脱,以便清晰地思考。他认为许多人在评论中正处于否认和讨价还价阶段,而对方可能正处于抑郁阶段,但快要走出来了。他还提到,很多支持人工智能的人也曾经历过这些情绪阶段。

nyarlathotep_ 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说自新冠疫情以来,自己就一直在等待 “另一只鞋落下”,而现在公共领域已经承认了房地产泡沫的存在,也暗示我们可能正处于经济衰退之中,还有 “人工智能泡沫” 以及更多的问题。再加上美国当前的政治不稳定,他对近未来和长期未来都感到不太乐观。

paulcole 则以一种直白的方式指出,对方担心的那些人类生存风险,比如失去自主性、推理能力、人性和创造力等,都将在自己死后很久才会发生。假设对方非常幸运,大概也只有 2350 周(约 45 年)可活。他质问对方是否真的想把这段时间花在担心那些自己几乎无法控制的事情上,建议对方还是想想自己想用这段时间做什么,然后就去做,反正时间都会流逝。

ra0x3 针对对方对编程工艺的情感投入减少表示,他认为关心编程工艺和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这些工具甚至可以让程序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关心工艺,因为它们可以处理所有繁琐的样板代码。

JohnFen 提醒说,无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对 “老派” 工作将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强烈需求,足够支持对方整个职业生涯。如果对方对某个特定领域不感兴趣,可以转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根据自己的个人目标和愿望,没有必要跟随当前的潮流。

4d4m 简洁而有力地说,“构建你想要看到的未来”。

thelastinuit 认同 mcdow 的观点,进一步阐述,要专注于自己,相信自己,因为无论是否愿意,信念都是强大的工具,否认也是如此。专注于当下,而不是过去或神秘的未来。

metalman 以一种幽默而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男性面对 “即刻性” 问题的看法。他认为男性不像女性那样拥有应对 “即刻性” 的心理 “硬件”,女性能够应对分娩,所以可以处理任何程度的 “即刻性”。而男性则必须保持忙碌,积极主动地去做事情,否则就会被外部的 “即刻性” 感染,失去自己的节奏和主动性。他强调,无论做什么,无论是挑线头、造飞机、拿学位、多走路,甚至是在网上惹人厌烦(尽管这是无法避免的),做任何事情都比什么都不做好。

snappyleads 认为这些事情通常需要大约十年才能显现结果,让他想起了互联网泡沫时期,那些坚持下来的人会发现其中的机会。

alganet 询问对方是否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感到满意,暗示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是对未来焦虑的根源。他推荐进行心理治疗。他还表示,自己对整个事情的看法与对方不同,无法感同身受,因此无法给出真诚的建议。同时,他提醒对方休息一下,因为 Hacker News 上充满了噪音。

scarface_74 分享了自己对软件开发职业发展的一些看法。他早在 2015 年就注意到了软件开发职业存在的一种生存风险,即软件开发正在变得商品化,市场上充斥着 “足够好” 的开发者,能够满足大多数公司所需的 CRUD/框架开发。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找不到工作,但薪酬可能会达到平台期,甚至陷入竞争的低谷。他指出,尽管大型科技公司及其周边公司提供的职位薪酬令人瞠目结舌,但这些只是少数,美国 280 万开发者中的大多数人可能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从事 “企业开发” 工作,实际收入永远不会超过经通胀调整后的 20 万美元。他还提到,2023 年和 2024 年,当他寻找远程的 AWS 经验的标准企业开发工作作为备选方案时,“高级” 开发职位在大多数大城市仍然提供 15 万 - 16 万美元的薪酬,“架构师” 角色则提供 17.5 万 - 18 万美元,这些数字自 2016 - 2018 年以来他一直都在看到。更糟糕的是,他申请的每个职位都有数百份申请(LinkedIn 上可以看到),但他却没有任何回应。他在 2020 年中期转向全职为云咨询公司工作,并在一家第三方咨询公司找到了全职工作。他还提到,以前他可能会将一个项目规划为两个人的工作,其中他领导并添加一个中级人员来完成一些繁琐的编码工作,但现在,借助人工智能,他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这同样意味着公司整体需要的开发者更少,但仍需要同样多的面向客户的人,他们可以飞到客户现场,参加电话会议,收集需求,并推动销售周期。

wormius 则更为悲观,他坦诚自己并没有什么建议,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社会层面。他认为社会并不喜欢他的解决方案。他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可以阅读一些悲观主义哲学家的作品,他从宇宙熵中找到慰藉,尽管他不相信有神,但 Mainlander 的泛神论思想——神自杀后,宇宙是其 “腐烂的身体”,让他以一种宇宙的视角看待事物;二是随着年龄增长,他越发觉得人类真的很愚蠢,虽然能做出一些令人惊叹的事情,“群体的智慧” 有时是正确的,但也可能非常、非常错误,而那些 “非常聪明的人” 带头冲锋的人可能会彻底搞砸事情,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社会上;三是他给 Hacker News 添加了一个过滤器,用来屏蔽包含 “AI” 等关键词的内容,这样至少不用再看到这些让他反感的内容,而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他希望看到实际的编码、语言理论和操作系统相关内容,但现在 Hacker News 上约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关于人工智能的,这让他非常反感。他认为这不是最好的过滤器,但可以删除一些非大写的单词。他还提到了自己在面对心理低谷时,通过服用含有 666 毫克裸盖菇素的巧克力棒,获得了足够的血清素提升,从而能够跳出困境,观察自己内心的 “蛇”(负面自我),理解它们为何存在以及如何让自己陷入焦虑。他承认,不是在建议对方也这么做,因为致幻剂并不适合每个人,可能会对一些人造成伤害,而且一些人可能从中学到错误的东西(比如从嬉皮士到法西斯的转变)。最后,他还提到自己一直在与多动症倾向作斗争,通过做一些对自己来说毫无意义的小项目来证明 “我能做到”,即使这些项目不会让他致富,甚至不会赚到钱,但能让他感到自己是有创造力的,这是他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就像在即将死去的星球灰烬中闪烁的一小团火光。

在这场关于未来的讨论中,网友们有的积极乐观,有的谨慎担忧,有的则努力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他们的观点和建议各不相同,但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如何在快速变化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面对未来的挑战。这场讨论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未来、交流想法的平台,让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这个复杂的时代和我们自身的处境。